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美学原理
谈谈美学和审美活动(作者:朱立元)
我们美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寻找一个好像永恒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美的定义。这使我想起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希腊的时候,哲人是智者,他们喜欢用辩论的方式,那个时候常在智者之间进行较量、进行辩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通过对话来表达他的思想、见解。柏拉图就有很多对话录,其中有一些对话录里边就谈到了美的问题。在对话录中,他借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对话录中谈及“什么是美”的问题时,有的人说,这美的衣服就是美,有的人说美的茶壶是美,有的人说漂亮的女子是美的。苏格拉底就问:你们讲了那么多,都不是美本身,我是问你们美本身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答不出来。他后来提出了观点,认为要寻找美本身。可见,寻找美本身在古希腊已经提出来了。柏拉图实际也想为美找到一个最根本的答案,像我们今天一样想...
[详细+]
2009/09/08 17:46: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意境与现代人生(作者:肖鹰)
一、意境的现代发现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获得确立,是以王国维在20世纪初期的论著为奠基的。为自我寻找一个人生的终极归宿(境界),而不是追求自我表现的可能,这是王国维美学的初衷。这个初衷使他的美学一开始就包含了与西方美学的深刻差异。这个差异也奠定了20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的基本差异。 王国维先读康德哲学未通,继而读叔本华哲学,接受了叔氏悲剧性的美学人生观。1904年发表的论文《〈红楼梦〉评论》是此时王国维思想的集中表现。从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出发,王国维认为人生是以欲望为本质的,而欲望的本质则是不可最终满足的无限要求,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就是痛苦。因此,人生的本质就是无限的痛苦、因为人在现实中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欲望,现实就成为人生固有的永恒的悲剧。王国维以此思想来评价《红楼梦》,指出它...
[详细+]
2009/09/08 17:45:5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被误解的王国维“境界”说*——论《人间词话》的思想根源(作者:肖鹰)
长期以来,王国维的“境界”说都被认定为“以叔本华悲观主义美学为本”。这种判断造成了对“境界”说精神内涵的根本误解。可以说,“叔本华”至今仍然是“境界”说研究中的一个巨大的阴影,它笼罩并限制着这个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什么“叔本华”有这样持续坚韧的力量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境界”说研究中,始终没有形成历史研究的态度。我们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认识,定位在他的以《〈红楼梦〉评论》为代表的1904年的论著中,而对于他自1905年以后的美学思想转变,我们没有客观地把握和重视。王国维从事美学研究的时间前后仅数年,期间又经历从接受叔本华到接受席勒的剧变。...
[详细+]
2009/09/08 17:45: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有我”与“无我”:自然与理想的结合方式*——论王国维“境界”说的诗境构成原理(作者:肖鹰)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人间词话》第3则)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人间词话》第4则) 一 “有我”,还是“无我”? 关于境界说,一个重要问题是,王国维究竟主张&...
[详细+]
2009/09/08 17:45:0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自然与理想:叔本华,还是席勒?*——王国维“境界”说思想探源(作者:肖鹰)
李长之在《王国维文艺批评著作批判》中指出:“他承了传统的中国式的批评的方式,颇又接受了点西洋的思潮,有他独到的见地,而作了文学革命的先驱。”除李长之外,吴文祺、浦江青等多位民国学者也持此说。但是,在1949年建国以后,王国维的学术形象,由“文学革命的先驱”剧变为“腐朽没落的封建文人”。王国维形象的剧变,自然与20世纪下半页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相关,但是,这也与学术界长期严重误解王国维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境界”说分不开。 对“境界”说的严重误解,主要表现在将它判定为“以叔本华的悲观唯心主义美学为本”。这个说法在建国前就由缪铖等人提出,但它作为对王国维美学思想...
[详细+]
2009/09/08 17:44: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天才”的诗学革命——以王国维的诗人观为中心(作者:肖鹰)
引 论 “天才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理论基础,它与自律论、创造论,三足鼎立,支撑着现代美学的大厦。王国维首次将“天才论”引进中国诗学,并以“境界”说为核心建立了现代中国的诗学观。“天才论”的引入,具有诗学革命的意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诗人称为“神的代言人”,认为诗人在创作中,不是凭理性和知识,而是因为“神灵附体”而在迷狂中传达神的旨意;与之相对的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诗是一种模仿艺术”的观念,他认为诗人就是具有高超的模仿技艺的人。亚里士多德承认在诗人的才能中有天赋和灵感的因素,甚至说&ldquo...
[详细+]
2009/09/08 17:44:1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审美境界的生成和拓展——论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作者:吴志翔)
美学的当代境遇颇为耐人寻味,一方面是名目繁多的“美学”日益呈现出一种肤浅的装饰感,正在失去其自身的本体性,而有沦为时尚符号的危险;另一方面是严肃的美学思考往往满足于停留在文艺学的层次,而未能延伸到更为广大的存在论界面,或者自闭于精神哲学的樊篱,而未能走向实际的生活。在这样的语境里,陈望衡先生坚持从本体论角度思考“审美之所以为审美的根本道理”,以圆熟的辩证思维,深入追寻审美的基本奥秘,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境界本体论”。这一本体论浓缩了陈望衡先生二十多年来关于美学问题思索的成果,它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营养,可以说是当代思想与传统资源的成功嫁接,其一大贡献是赋予“境界”这一本体性范畴以更丰富深刻的内涵,使之获得了新...
[详细+]
2009/09/08 17:43: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生之乐——九月十三日《美学原理》课有感(作者:蒋志琴)
周四晚上听完叶朗先生的《美学原理》课,在回宿舍的路上,一直在回味叶先生所言:审美活动“是人存在本身的一种喜悦”;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生为何能乐?活着,能用眼睛看,能用耳朵听。我决定体会“生之乐”。周五七点十分,从32舍出发,沿着银杏树掩映的小路向北,从百年大讲堂的西侧,绕过图书馆西,去了未名湖。昨晚下了雨,水泥地上还积着一汪汪的雨水,泥地上的水被树叶、花草吸收了的缘故,稍微干一些。清晨的空气清新、湿润,有些微冷。校园里的人还很少,偶见背着书包匆匆走过的校友。 我的眼睛看着,我的耳朵听着。雨水在树叶上形成了一颗颗的小水珠,雨水的浸润,色彩更深了;有的银杏叶已经开始微微发红,叶片往里稍稍卷曲,可以联...
[详细+]
2009/09/08 17:41:5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是天使还是魔鬼(作者:单国华)
“美”是天使还是魔鬼 ——对美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单国华 二千多年来,几乎没有人对美自身的价值产生过怀疑,似乎用不着提美的价值问题,因为它不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性的作用。美与真善一道,被人们视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永远是个天使,是完美的化身。即便是看到许多追求美的行为带来了种种不良后果,人们依然不会认为这是美的问题,而是追求这个行为出了错。只要是追求美,永远都不会错。因而我们的全部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就有了一个逻辑预设:“美”就是完美无缺的,是至高无上的。在这种预设的支配下,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美”...
[详细+]
2009/09/08 17:41:3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构建文艺创造学之刍议(作者:张宏梁)
一 、“文艺创造学”的提出 “文艺创造学”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心血来潮。 关于“文艺创造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围绕美学文艺学方法论讨论的热潮中,国内有些著名学者如何西来、汤学智等,在宏观探讨文艺研究态势、设想文艺学可能出现的一些分支学科时,都曾点到过。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的姚全兴在《艺术创造工程初探》(载《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4期)一文中,谈的就是类似文艺创造学(艺术创造学)的内容。他指出:“创造工程与创造科学、创造性科学同属创造学,而创造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和现实中的艺术创造工程的研究,来寻找出模拟创造的思维和方法,使人们原来认为神秘莫测的艺术创造构思,最终也...
[详细+]
2009/09/08 17:40: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